12/08/2011

智慧與財富

智慧可以令人產生財富及保存財富,沒有智慧卻會令人失去財富。



甚麼是沒有智慧的表現呢?近日警方經常在大埔的單車徑提醒行人不要用單車徑,騎單車的人士不要用行人路。奇怪的是有不少人看見警察或交通督導員站在單車徑上卻照行可也,而騎單車的人也有些同樣使用行人路,被票控破財也無話可說。
同樣有警察站在附近,行人照樣不依行人燈過馬路,也同樣被票控。有家長甚至不理燈號,行人燈是紅色時帶同子女過馬路,車輛響號也照橫過,以為車輛撞倒行人一定是司機不對,原來行人也有情況要負責任,當沒有保險保障時行人便大禍臨頭。這有更深層次的問題,當不留意周邊的事物時,錯誤甚至是受騙便接踵而來。
又有人原來不知道在恆生銀行的櫃員機可以用匯豐銀行的提款咭。那邊廂在月初時匯豐銀行銀行的櫃員機大排長龍,附近不到10秒步行距離的恆生銀行櫃員機卻無人問津。這又是沒有運用智慧的明證。
公司上市的意義是籌集資金,更深層的意義是抽水,大股東拿現金套現還債或作其他用途,保薦人收取佣金,投資者買入股票,股票卻不一定企在招股價以上。投資者的資產隨時不保本。金融市場在金融海嘯後有一系列的系統性問題要解決,過份相信「上市便是好的」,只會弄得其反。政府把港鐵及領匯上市便是好的例子。上市公司只會追求股東回報,其他的都是較次要的事,對社會來說更是負數的回報,偏偏我們的政府犯上了散戶也同樣犯的錯誤。
公司減價可以是真的優惠顧客,更多時候是儘快把存貨出售,以免市況有變時夜長夢多,不能賣出好價錢。若消費者不是有真的需要,一看見減價便把貨品買下,原來只是把由商家持有存貨的風險轉移到顧客手中。
到旅行社訂飛機票或酒店被告之沒有機位或房間,你如此相信便大錯特錯,每一間旅行社與某航空公司或酒店有一定的協議,以某價格銷售機位或酒店房間,賣完了並不表示航班或酒店已滿,你可以到別的旅行社再查看,或直接向航空公司或酒店訂位。現今旅遊網站盛行,不難找出當中的差異。
有智慧的人不跟風,時刻都想是否有替代的方法,而不只是默守成規。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

12/07/2011

假如沒有7.8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
特首曾蔭權早前接受彭博電視專訪,自信地揚言美國對沖基金Pershing Square(PS)押注港元Unpeg(脫勾),最終只會「大失血」。這叫我想起當年放洋留學,「朝思暮想」博士畢業論文題材,曾想過以港元聯繫匯率為研究題目,並就此請教系內享負盛名的Advisor。惟我得到的答案是︰「你最好避之則吉。」這題材需要理論支持,收集數據又難,結論往往模稜兩可,隨時浪費多年時間也寫不出一份符合畢業資格的論文。故此我一直懷疑,香港聯匯的背後,究竟有沒有有力的研究報告支持,抑或7.8這個匯率,其實只是官僚主義下沒人膽敢更改的Outdated數字?
我不打算深入討論聯繫匯率好壞,但我想用一個簡單例子嘗試解釋聯匯的問題。首先,我們試想像港元不存在,而香港的流通貨幣是黃金。
────────────────────
港府每天在做蝕本買賣
金價短期升跌會改變企業的長遠投資策略,對各行業特別是出入口有關者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我同意穩定的金價對穩定的經濟增長,擔當極重要角色。不過,代價是甚麼?
金價下跌時,我們的「金」管局要動用外匯儲備以高於市場價格「托住」金價,好維持匯率水平。金價急升,我們則要賤賣黃金以遏抑金價。若套用在現今經濟局面,就是賣黃金換來美元,還要被迫在投資零息兼有破產危機的美債上。這正式是低賣高買,再留住堆有朝一日可能變垃圾的美元做儲備。這種交易真的只有傻佬才會做,香港的「穩定繁榮」,難道就靠著港人做此蝕本買賣得來?
其實基金衝擊港元,也不過是用激進手法教精食古不化的政府,自政府的失誤中順手牽羊撈一點油水而已。很多人責怪基金佬這種賺錢方式「無良」,但計我話,他們再「冇品」也不過跟「人民力量」的粗口掟蕉攻勢打個平手吧。然而和「嫉惡如仇」的曾政府對著幹,投機者最後是鎩羽而歸還是賺到笑,便要看他們如何押注港元。
相比港元,掛勾的另一端美元不利因素多的是,所以有腦的投機者若押注港元Unpeg,亦會同時押注港元升值,方法可以是買港元Forward(遠期合約),或像PS般買港元Call。
────────────────────
對沖基金輸有限贏無限
首先講講港元的Forward,它不用先付錢,Downside當然是港元貶值,不過港元已經Undervalued,加上特區政府一意孤行,維持聯繫匯率,出現Downside的可能性很小。雖然Upside的可能性亦低,不過一旦港元升值,回報便非常可觀。
至於買港元Call,要先付Premium。好處是Downside有限,港元大貶值也不會受影響。由於聯匯的關係,港元兌美元的Volatility(波動性)低,Call的價錢也很便宜。Upside當然是港元升值。由此可見,只要港元不脫勾,投機者的損失實在有限。金管局過往游手好閒,沒有因應市場環境更新聯繫匯率,所以港元充滿上調空間。若然港元終有一天自由浮動,投機者一定賺得盆滿缽滿,並不如特首形容般「大失血」。
這種風險小、回報高的投資方法正是對沖基金所喜好。雖說港元一直不脫勾,投機者也沒有著數,不過這就像不斷買六合彩,本小利大,更何況港元升值是有基本因素支持。
留意買賣衍生工具如Forward和Call是Zero-sum game(零和遊戲),即是同一天空同一時間下,有人正在跟這些幾乎賺硬的投機者對賭。那麼誰是帷幕後「贏粒糖輸間廠」的人?就是你和我廣大的香港巿民!
朋友有多餘資金的,多數會買人幣或投資外幣,這行徑其實便是賤賣港元。當曾特首揶揄PS「大失血」前,其實應認真檢討一下聯匯,看看港人是否已血流成河。
────────────────────
撰文:荷馬學人
三位識於微時的「七十後」金融界精英,畢業於美國著名學府。黃元山在紐倫港打滾投行11年後,現轉投評論和慈善工作;另外兩人完成博士學位後自組對沖基金。他們期望運用經濟學的思維,透視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
────────────────────

12/06/2011

怎樣才算是最「便宜」?

朋友P的父母是典型省吃儉用的長輩,由於出身寒微,他們習慣在消費前,都會再三考慮,認為值得才會花費。雖然朋友P的家庭算不上富裕,但能過著愉快的日子。然而有時候,朋友P的父母為了怎樣才算是最「便宜」的問題而爭論,他們各有理據,令到朋友P左右為難。



話說有一天,朋友P的媽媽應朋友的邀請,出席一個自助午餐的聚會。由於當天的食物非常鹹,所以午餐聚會後,朋友P的媽媽感到非常口渴,於是她跑到快餐店,想要一杯凍檸茶來解渴。朋友P的媽媽仔細地看著餐牌,發現一杯凍檸茶索價13元,而一份茶餐(公司三文治加凍檸茶)索價26元。在稍加考慮後,朋友P的媽媽決定選擇三文治及凍檸茶的茶餐。稍後,朋友P的媽媽與家人分享當天發生的事情,可是引發了爭論,朋友P的爸爸覺得那茶餐不便宜,最便宜應只要一杯13元的凍檸茶。讀者閱讀至此,你覺得那樣才算是最「便宜」呢?究竟媽媽朋友P的有道理,還是爸爸有道理?
其實,兩者都沒有錯,他們爭論的原因是兩者用不同的尺去量度「便宜」。朋友P的爸爸用的尺是金額的絕對值,只要能滿足需求、花費金額最少便是最「便宜」的選擇。他覺得一杯凍檸茶既能解渴,花費也是最少,所以朋友P的媽媽應該選擇單叫凍檸茶。至於朋友P的媽媽,她除了考慮貨品價錢外,還考慮質量,即是否「物有所值」。雖然26元是花多了,但她有凍檸茶,也有三文治,吃剩的三文治還可以拿回家給朋友P作下午茶,這比花13元只有凍檸茶更「物有所值」。 而餐廳方面其實是想利用套餐去加大每宗的消費額。
在上述的例子,由於凍檸茶或茶餐涉及的金額不多,兩者帶來的滿足感分別也不大,所以選擇哪樣食品都無傷大雅。相類似的情況是聖誕節自助餐,你會選擇價格低一點但普通的自助餐,還是價格貴一點但款式多、有高級食材的自助餐?如何才算是「便宜」或「物有所值」,這全然是個人選擇,也沒有對錯。
如果你想成為精明的消費者,最好的習慣是除了考慮貨品的價格外,也要考慮貨品的性能及質素──究竟你想要「金額低」但有機會物非所值,還是「稍為昂貴」但物有所值的東西,尤其是當你買一些金額極高的物品,例如物業,售價及質素都要給予考慮,因為這會影響個人日後的財務安排。畢竟有時候,「物有所值」比「便宜」更重要。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