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2012

黃國英:銀行現在以黑店模式經營

英之周記 - 黃國英 2011年8月1日

危險人物

以前銀行的形象是客戶的夥伴,理念是大家拍住上。今時今日,談到銀行家,卻是要時刻提防俾佢搵笨的危險人物。

上周iBond(04208)上市,銀行以本傷人,免手續費,身邊朋友大多數貪小便宜,捨證券行而就,豈料在掛牌當日,因小失大,換來一肚子氣之餘,還要被迫繼續持有手上的iBond,未能計數走人。

iBond轉往證券戶口待4天

朋友A光顧銀行D,上周五早上9時致電銀行指示沽貨,職員即時答案居然是未知程序手續,要等稍後回覆,一等就是兩個小時,價錢則是102.70元。

A君當然不服,市價明明是106.60元,無理由低4元,銀行的解釋是iBond放在債券戶口,不可以在交易所沽,只可以沽俾銀行,而他們的交易員出價就是102.70元。

最終的解決方法,是要將iBond轉到證券戶口,這個程序要等4個工作天。

銀行代沽iBond 擘價闊

上述個案已經夠離奇,但至少幾日之後可以圓滿解決,iBond波幅有限,等待的風險不算高,另一位朋友B在銀行C的遭遇,則可以說是遇上了死結。

為怕電話中溝通混亂,B特意跑到分行,找上經理,以求萬無一失,怎料經理斬釘截鐵地表示,現時交易所的市價,買入是105.50元,沽出是106.70 元,B身上無股票機,第一時間真是被拋窒,以為債券差價比較闊,如果不是疑心大,致電筆者求證,已經以105.50元成交。問題是貨在銀行C,日後要沽,也照樣是低過市價1%,B的唯一出路,似乎是獱足3年,等政府還息還本。

以黑店模式經營

銀行經營成本高,食水深無可厚非,但應該要做到明碼實價,願者上釣。現在以黑店模式經營,先利誘客戶上門,再任意宰割,所產生的品牌傷害,絕對得不償失。自己在銀行C及D都無戶口,聽完朋友的經歷,只會敬而遠之,光顧那些比較公道的銀行。今次抽iBond,好彩也是寧願俾足手續費給經紀行賺,得以避過上述那些不公平的對待。

監粗打劫損形象

兩家銀行可能有苦衷,可是在客戶的立場,是不會理會經營者運作的細節,總之要折讓沽貨,就是監粗打劫,對銀行形象一定有傷害。而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銀行這種賺差價的經營模式,愈來愈難亦是事實,但正因為難,感情分才更重要,現在銀行有規有矩大晒的理念,不外乎殺雞取卵,只會惡性循環,食水愈深,客戶則愈少。

註︰本人持有iBond(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