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2011

低頭的代價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

上個星期,同文憤怒荷馬帶出一個饒有興味的問題:如果世界的資源取之不盡,物質比較便變得沒有意義,我們毋須再為兩餐奔馳,那是否等到彼時人才會「為理想奮鬥」?
前幾天應一個青年組織(國際成就計劃)的邀請,跟來自七家中學的「九十後」對談。我分享了我自己「那些年」的經歷,就是中四中五讀理科,會考後拿著優良的理科成績轉讀文科,之後遠赴芝加哥大學唸經濟。一位名校生隨即說道,他對人文學科比較有興趣,但為了畢業後能在香港這個金融城巿覓得好工,賺生計餬口,是否應該轉讀商科呢?
────────────────────

你人生追求的是甚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讓我給大家說一個故事。十多年前,我在美國獲投資銀行聘用,由此展開了暗無天日的工作生涯,大部分日子,我每星期工作100小時。彼時有一個搞藝術的朋友,見我總是非常疲累,就說她自己只會為理想而工作,才不會像我一樣在投行「捱生捱死」。轉眼十多年,她嫁了一個有錢商人,已不用為生活奔波,我剛有機會再見到她,便問她如果其兒子問她以上問題,她會如何回答,她沉思了一會,沒有做聲。做投行並不一定沒有理想,搞藝術或沒錢賺的事,也未必對社會有更大貢獻。問題的關鍵只在於,你知不知道自己對生命的追求是甚麼。
有些人能夠高舉理想,永遠站在道德的高地,是因為他們擁有資源。所謂資源,可以是自己或是家庭的物質供應,可以是自己的才幹(有才幹,可以找一份相對低收入的工作,仍然可以餬口;光有理想而沒有才幹,有可能連餬口也成問題。《3 Idiots》(作死不離3兄弟)這套電影的圓滿,在於它是一個神話:兩個主角皆是天才,一個是機電工程天才,一個是攝影天才)。但對於一些沒有資源的人來說,比方說,沒有同樣的才幹或者物質支持,我們是否仍然告訴他們去追隨自己的理想?
────────────────────
追夢前計算機會成本
我們都知道,處身香港,追尋理想的機會成本非常高,追隨自己的理想是有代價的。有些人為此而賺少很多錢,也有人為此而生活艱苦;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朋友,是我敬重的,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追求。但是,我反對因為自己有條件追求理想,就輕率地否定其他人對自己生命的選擇。我尊重每個人,都有計算自己能否付上追尋理想的代價的權利。
不過,話說回頭,很多人在計算機會成本時,卻往往忽視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我們只能活一次,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作結:「若然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一輩子的光陰,又有甚麼益處呢?」
總結一句,選擇追隨理想的,不要站在道德高地講「風涼話」;但要抉擇的時候,要懂得計算機會成本,因為追隨理想雖然有代價,但不追隨理想的代價可能會更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