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2011

槓桿投資:孖展與股票認購期權的簡單比較

孖展與股票認購期權同是槓桿投資方法,都具有放大利潤的功能。
保證金交易(俗稱孖展 Margin Trade)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槓桿投資方法,大部分散戶優為之。散戶購入股票不需要付出全額的資金,只需繳納大概等於購入股票所需總額的5%的按金,並預先把將購入的股票抵押給經紀行,股票經紀即為他購入全部股票。
以“畢生”和“長空子”為例,“畢生”看好滙豐銀行,準備以$147.5購入一手(400股),投資總額為$59,000,他選擇使用保證金交易,故只需付出5%按金(即$2,950)。假設滙豐銀行在12月28日升至$152,“畢生”乘勢沽出並清算保證金賬戶,則他的股票買賣利潤是$1,800。同時,“畢生”必須支付利息給經紀行,以銀行最優惠利率8.5%計,假設股價一路向上而且從未觸及$147.5,從10月23日至12月28日之間66天的利息大概是$862。“畢生”扣除利息開支後的淨利潤是$938,66天内的回報率超逾30%。以真金白銀購入股票所獲取的回報率則是3%,中間差天共地。“博道高手畢生”對此回報率尚感滿意。
“期權信徒長空子”則選擇買入一手(400股)滙豐銀行股票認購期權,根據10月23日上午的市價,一份12月28日到期、約定價格為$147.5的股票認購期權的買入價是$3.18,一手滙豐銀行股票認購期權的總價是$1,272。同樣假設12月28日當天的結算利潤為$1,800,扣除購入認購期權總價的淨利潤是$528,66天内的回報率超逾40%,比保證金交易更驚人。由於期權是衍生工具,所以期權持有者不能收取股息。如果預計在投資(機)期内持有正股可望收取股息,則使用保證金交易模式的回報率將有所提高,在這情況下,期權的優勢也許不太明顯。
但所謂“聖人都有錯”,萬一“畢生”和“長空子”皆錯斷大勢,滙豐銀行股價竟掉頭向下,那麽“畢生”必須應經紀行要求添加保證金,否則經紀行將馬上行使合約權利,沽售“畢生”賬戶内的股票並進行結算。如此,“畢生”將面對重大的現金壓力,同時承擔越來越大的價格下跌風險。萬一“畢生”現金周轉不靈,則只好揮淚割掉投資承受損失,就算日後股價回升,他也只好望門興嘆了。
反觀“長空子”,他最大的損失不過是已經付出的保證金。在價格下跌中,經紀行不會要求他做什麽,期權發出者也不會要求他做什麽,其實他也真的沒有什麽可做,說他“等運到”也未嘗不可,但他的風險是固定的,只要有日上蒼垂憐,股價回升,他仍然有取勝的希望。
總論之,股票期權和保證金交易皆可達到槓桿效果,當市況向上時,因保證金交易有收取股息的優勢,兩者的效益分別不明顯。當市況向下時,保證金交易者有隨時被逼舉手投降的可能性,但股票期權的持有者則有“本錢”“等運到”,以防守效率論之,期權比保證金交易略勝一籌。當然,期權是有期限的,期權在期限内不能為持有者賺取利潤,持有者付出的期權金自然都泡湯了。反觀保證金交易,只要能堅守保證金要求,也不介意現金壓力,沒有期限的保證金也許比期權更適合。
李小龍謂:“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一言以蔽之,世界上沒有無敵的招式,也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無限的方法中亦只有自己熟練、明瞭的有限方法才是取勝的方法。
長空無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