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12

B·N·F

B·N·F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小手川 隆
假名こてがわ たかし
平文式羅馬字Kotegawa Takashi
B·N·F(本名:小手川 隆,1978年3月5日-)是在東京都港區居住的股票當沖客。他出身於千葉縣市川市。因2005年的JCOM股交易失誤事件中賺了約20億日元而受到媒體注目,被稱為「JCOM男」(ジェイコム男)。他只用7年時間,身價暴漲一萬倍以上,成為日本新世代的股神。「B·N·F」為他在日本BBS站2ch發言所用的暱稱,取自美國華爾街知名投資人維克多·尼德霍夫(Victor Niederhoffer)的名字。

目錄

JCOM股交易失誤事件

JCOM股交易失誤事件發生在2005年12月8日,在新上場的JCOM的股票中,瑞穗證券把原為「售出1股定價61萬日元」的指令,誤為「售出61萬股每股1元」,讓股市大混亂。B·N·F 在僅僅10分鐘之間,投入資金取得了7,100股, 同日中在市場賣掉1,100股。 之後由於交易所強制結算,以每股 91.2 萬日圓賣掉餘下6000股 。他合計賺了約20億日元多的利潤。 B·N·F成為在此次的事件中取得最高利潤的投資人。

交易手法

BNF的交易手法屬於當日沖銷(day trading)的一種, ‎差不多‎每分每秒都在進行買賣的操作,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市盈率 (Price to Earning Ratio)、市賬率 (Price to Book ratio) 這些分析數據是從來不看的,因為他從不長期持有某種股票。不過,對機器接受訂貨、僱傭統計等重要指標,各國中央銀行的動向、大盤指數和期貨指數外匯市場商品期貨市場、以美國為首的海外股票市場相當留意。類似當沖客的「反SwingTrade」×「押し目買い(buying when the market is down,市場下跌時買進)」為中心。交易判斷的標準:不恁感覺恁經驗。洞察價格總體變動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觀察日經平均,期貨市場的變動等。一天下來,賺賠1~2億日元是很平常的事。
開始做股票的時候只看過一本入門書籍,後來就全靠實戰積累的經驗。 運用的資產增加之後,則著重於大型股票,如Core30的買賣。2006年,他對140億日元的交易感到「極大的壓力」,覺得有必要減到80億日元。2007年,他為辦商品期貨而開設了戶口。2007年11月時對有183億而只做短期買賣感到有局限性,以後將用80億日元在外國股作長期投資。
2008年10月 用約90億日元買入東京秋葉原車站前的「チョムチョム秋葉原」大廈。

交易成績

在2000年,還是東京某私立大學法學部三年級學生時,便以打工賺的160萬日元做為本錢,開始買賣股票。
2005年的年度收入為109億3208萬7288日元。
2006年,在LiveDoor風暴之前約20億日元,之後賺了約30億日元。
2007年8月的股災,許多老手陰溝裡翻船,他卻全身而退,獲利至少兩億六千萬日圓。
2007年12月為止,個人資產大約有183億日元。
8年平均年收益率達到320%。而與此同時,代表日本股票價格水平的日經平均指數在2000年時為20,000點左右,而2008年1月則為15,000點左右,可以看出BNF並不是憑藉了市場的走勢取得成績的。
2008年1月下旬,個人資產大約有190億日元。
2008年4月下旬,個人資產大約有200億日元。
2008年5月為止,個人資產大約有203億日元。
不過,08年9月起開始買賣美國的股票,當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股票大跌時,他買進雷曼約七億日元的股票,之後雷曼宣布破產,當場虧了本。買賣日本股時,也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五億日元的損失,這是今年他在日本股市的最大虧損。
2008年10月為止,個人資產大約有210億日元。
2008年12月為止,個人資產大約有218億日元。 2008年收益率為19%。日經平均指數在2008年1月時為14,691點,12月時為8,739點。

其它

B·N·F 除了價值4億日圓的大豪宅之外,沒有任何奢侈品。他平時在個人專用的「交易房間」里進行交易。他為了避免由於過飽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午餐常僅以泡麵裹腹,並經常在百元商店購物。接受東京電視台製作、役所廣司主持的日經Special報導性節目《賺錢達人GoGoGo》(ガイアの夜明け)節目專訪時說沒有什麼特別愛好。接受東京體育東京スポーツ)報社採訪時說興趣是賽馬,暗示有可能成為馬主,但是不賭馬。在「JCOM事件」當時,用PHS作為連絡地址。
B·N·F目前單身,沒有女朋友朋友也似乎不多。他說對股票交易並不執著,只是欲罷不能。因為擔心股票,連旅遊都不能去。
他對於運用別人的財產不感興趣,將來也不會受雇於證券公司。和SoftBank孫正義社長對談時被委託管理資產運用,但是他回絕了。

3/24/2012

炒股一日不嫌長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


有說「政治一日都嫌長」,這幾個星期,香港特首的選舉可說是峰迴路轉,短時間內,原本是被外界認為「坐定粒六」的候選人,瞬眼間被醜聞巨浪淹沒,掙扎求存。相反被看成「陪跑」,甚至連入圍的資格都不夠的,如今卻行情高漲,黑馬頓成頭馬,政治的波譎雲詭,委實是不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鹿死誰手。政壇如是,股票市場在過去一周其實同樣風起雲湧。執筆之時,恒生指數連續幾天於收市前短短半小時內由升巿變成暴跌,動輒幾百點,常叫我捏一把汗,也真是未到收市一刻也不知勝負。這輛人生的過山車,令我對剛完成的一份投資策略研究感到正合時宜。

有股票在手的投資者,若要計算每天的回報成績,多用收市價來跟前一天作對比,於是投資者就要經歷隔夜和翌日市場開市後的上下動盪。但若然投資者把股票市場每天的上漲和下跌分成隔(Overnight)與即日時段(Intraday),究竟兩者有大分別嗎?投資那一個時段可獲取較高的回報?

隔夜與即日回報迥異

這研究議題有趣的地方,是隔夜時段並不能進行買賣,若投資者在前一天收市時入場,在第二天開市一刻賣出,中間的時間便只能乾覑急。至於即日時段則大不同,大鱷、散戶、短線套利與長線投資者等,都能在此時段買賣較勁,因此也增加了先上漲再下跌的風險,過去幾天恒生指數於下午3時後大幅下滑,便是最好例子。

這議題在黃金市場也曾有高人研究,過去十幾年,黃金行情很明顯呈現升勢,只要不是於去年9月的歷史高點買入,每位投資黃金的投資者基本上都是賺錢的。但如果深入研究,把黃金的投資回報來源分成隔夜與即日時段,研究的結果便更加有趣。因為投資黃金的回報主要來自於隔夜時段,即日時段投資黃金甚至是賠錢的!也就是說,在過去這10年黃金的大好行情裏,假如投資方式為每天黃金市場開市時買入,但當日收市前就賣出,結果是賠錢!

如果把這分析概念運用到大家更為熟悉的恒生指數呢?從2004年至2010年這段時間裏,恒指累積了萬點漲幅,但過程卻是驚心動魄,在金融海嘯時跌幅更多於60%。究竟這萬點的上漲是來自隔夜時段抑或即日時段?隔夜買賣的風險在於隔天大跌,2008至2009年都是好例子,投資者可又能有效避免呢?

比較收盤價與平均線

分析結果也讓人感到意外,因為這萬點的上漲多來自隔夜時段。當日開市交易的時段,各方投資者均頻繁做出買賣,指令又進又出,但恒指當日走勢平均卻呈現下跌狀態!化作投資策略時,買入隔夜、沽空即日時段能帶來高回報,但風險也不小。更有趣的是,研究發現,在收盤價格同時高於月與季的移動平均線的時刻,進行隔夜時段投資而不做即日沽空,風險便會大大降低,從而大幅提高了回報和風險的Tradeoff。

究竟這是否恒生指數特有現象?其他亞洲金融市場是否也如此?我們進一步研究日本、韓國與台灣指數,從2004年至2010年共7年的時間,結果顯示日本及台灣指數上漲主要也是來自隔夜時段,韓國則是隔夜與即日時段都有貢獻。

看覑這些研究結果,我不禁嘀咕:「投資者在開市時段營營役役,是否得不償失呢?」

撰文:荷馬學人
曾任職不同投行十多年,長駐紐約和倫敦,官拜屬管理層的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主管信貸債眞衍生部門,獲耶魯大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士。現為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任講師、公益金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與兩位好友自稱「荷馬學人」,論盡經濟金融的軼事和奇想。

3/22/2012

[歷史知識]中國第一次股災與辛亥革命之關係

正常人讀辛亥革命歷史都應該知道,武昌起義係因為清朝將粵漢、川漢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又未能解決如何補償民間損失,遂掀起了保路運動,並成立「保路同志會」,其中四川(即川漢鐵路)最為激烈。清廷急調動湖北新軍入四川鎮壓,導致湖北兵力空虛,使武昌起義得以成功。 

點解清朝要把鐵路收歸國有?點解四川反抗最為激烈? 
第一個問題就需要先了解中國第一次股災-上海橡膠風潮 
第二個問題就需要了解川漢鐵路如何集資 

時間線為:
股票風潮——————保路運動——————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我敢講如果沒有股票風潮的話,那麼清王朝至少可以延續幾年
 

自從某個德國人發明了汽車(佢個名講你都唔識既啦),汽車業就開始大規模發展,橡膠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同時橡膠也成為眾多工業產品的新興材料,十分熱門。汽車、三輪車、人力車都換上了橡膠輪胎,上海人在布鞋、皮鞋外套一雙膠鞋,稱「套鞋」,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門。各種橡膠(當時上海人稱橡膠為橡皮)製品更是不計其數。 

但因為當時還沒有人工橡膠的存在,所以人們使用的橡膠全都是自然生產的,考慮到生長周期、氣候、土壤等因素的制約,橡膠的生產規模在短期內無法擴大,也注定了在一段時間內橡膠價格的持續走高,同時橡膠園的開發需要大規模投資,英國人很快想到金融融資,五花八門的橡膠股票堂皇登上了倫敦證交所的櫃檯。

當時世界的舞台就是位於英國的倫敦,大多數股票投資都位於倫敦。倫敦的橡膠股票不同于上海,它的興起是在1908年,1909年末達到了高峰,至于頂峰則是在1910年的春天。 

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有外國的橡膠公司在適合橡膠生產的南洋地區設立公司,而總部則全都遠東的金融中心上海,以便于在這里進行融資。這些公司在上海的報紙上刊登廣告,說什麼「買橡膠就是買未來」。導致大量在華洋人和當地華人購買橡膠股票,再加上一些老牌公司哄抬股價,在當時翻個十幾倍是很正常的事情,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二十七八倍的水平。上海的橡膠股票在1910年2月的時候開始, 4月為高峰.6月開始泡沫爆破。 

上海富有的華人和外國人,很多不知橡膠為何物,但唯恐失去大好的發財機會,紛紛搶購橡膠股票。上海租界法官關絅之先生說:一些公館太太小姐換首飾,賣鑽戒,轉買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錢,還要四面八方託人,始能買到股票。我因做法官多年,認識洋人,費了許多力,才買到若干股(甚至有人為求一股,公然持槍恐嚇銀行)。買進時30兩銀子一股,買進後股票天天漲,最高漲到每股90多兩。許多外國人知道我有股票,拿著支票簿,盯到門口,只要我肯賣,馬上簽字。 

值得一題,川漢鐵路公司也努力擠進了這個大泡沫。川路公司CFO(總收支)施典章原想通過盤活350萬的公款而名利雙收,但結果卻變成了。 

但過了兩個月以後,這些股票也就比廢紙強上一些。黃浦江和泰晤士河上也和印度的恆河一樣,漂著滿滿的浮尸,當然唔會少得吊頸,服毒自殺等死法。

1910夏,倫敦股市突然崩盤,拖動中國上海股票市埸一同崩潰,其中原因,是許多橡膠園的虛假經營被戳穿(一些所謂橡膠園公司根本就沒有橡膠園,只是為了集資),而汽車產業也遭遇瓶頸。原本的大熱門橡膠股一瀉千里,最高衝到1675兩/股的蘭格志,不到1個月就跌到只剩105兩(同PCCW有得比)。 

如果單單只是普通投資者拿閒錢去炒股,影響其實唔會咁深遠,但橡膠投機既紅利很快便把「八大錢莊」吸引過來。其實最初被拖下水的,只有三家,可八大錢莊盤根錯節,互相有密切關係,他們相互拆借資金,把錢送到遙遠的倫敦換成花花綠綠的橡膠股票,一些貪得無厭者更用這些股票做抵押,去錢莊、票號和銀行拆借更多的資金,以便買入更多股票。

當上海股票崩盤時,銀號無計可施。只可向當時蘇松太道蔡乃煌,說服其動用政府資金救市,結果蔡乃煌收了價值300萬兩的地契、股票之後,出面與匯豐、荷蘭、花旗等九家外國銀行訂立「維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借款350萬兩,另由道庫撥借官銀300萬兩,存放在兩間銀號,終於使市面暫時得以穩定。 

每年9月,朝廷要支付(即八國聯軍戰役)庚子賠款,按例上海應承擔190萬兩,這筆款子平時存放於資本雄厚而信譽卓著的兩間錢莊。但1910年9月,這筆錢都被蔡乃煌和兩大票號拿去救市,而官庫也同樣空空如洗,因此蔡乃煌上奏朝廷,請求從大清銀行撥銀200萬兩墊付。 

但可惜度支部(財政司)左侍郎陳邦瑞同蔡乃煌有仇,他完全莫視股票危機,與他的學生聯名參劾蔡乃煌。朝廷頒旨,斥責蔡乃煌接管道庫以來屢以周轉不靈,請部接濟,這次又以市面恐慌為恫嚇,以還期迫促為要求,實則是罔利營私,不顧大局,將其革職,並勒令兩個月以內款項繳清,致使蔡乃煌已經快要成功的救市行動功敗垂成,原本可以控制的股災,最终被放大成颠覆性财政危机。 

蔡乃煌無奈,只得向两大銀莊催款,這时各大外國银行也得知消息,惟恐合约有變,宣布拒收上海21家钱庄的莊票(即債卷)。兩間銀號分別倒閉,虧欠公私款項達2000餘萬兩。銀號分設在北京、廣州等地的17處分號同時關閉。而因為兩間銀號的倒閉,導致上海大批錢莊倒閉,上海當時總共約80家錢莊,在半年內竟倒閉了48家,原本可以控制的股災終開始向全國蔓延。 

兩間銀號倒閉的連鎖反應遍及大江南北,全國各大工商業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這等於給全國帶來了一場經濟危機,其巨大影響遠遠超過橡膠股票,實際上從金融和經濟層面上掏空了清政府的最後一絲元氣。

當時的「時報」評論說:此時財界擾亂已達其極,一般社會鹹被其災,於是全國乃宣告破產矣 
同時度支部為了填補國庫空虛,決定宣布「鐵路國有化政策」,強收川漢、粵漢鐵路為「國有」,但不予賠償。而且旋即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團」訂立借款合同,總額為六百萬英鎊,公開出賣川漢、粵漢鐵路修築權。 

川漢鐵路同其他鐵路不同,佢係,可是在四川佔據主要力量的卻是農戶一條用人民血汗錢堆出來既鐵路,其他鐵路投資絕大多數是外資或商人和士紳,所以收歸國有等同係百性身上搶錢。 

當時修建鐵路資金來自四個途徑,其中抽租之股簡稱「租股」,所謂租股,實際上等于增加了一種「個人所得稅」,實際上根本就是一種平攤到四川所有農戶身上的稅。當然,如果只是簡單的收稅或許就沒問題了,甚至直接新開一種稅想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畢竟這個年月苛捐雜稅實在是太多了,普通百姓早已經被折騰慣了。

但問題就出在租股上,雖說租股也分紅利,但當時最小面額的股票是50兩,絕大多數老百姓交的租股遠遠達不到這個數目,因此鐵路公司先開收據,等他們逐年交納湊足50兩了再拿收據換股票,而這對于那些剛夠標準的農戶來說,至少要六七十年才能湊夠一張股票。因此,百姓手里連一張股票都沒有,紅利全部到了租股的收取機構官府手里。 

截止到1910年底,公司收入股金1198萬兩,其中政府投資只有23萬兩左右,商人投資245萬兩,而租股928萬兩,約佔總股本的77%。很多百姓付出了很多,但還見不到紅利,而且付出了極多金錢,當政府收歸國有卻不賠償時,自然民怨四起。 

此外,這條鐵路在規劃上也存在缺陷。公司決定鐵路先修從宜昌到萬縣的一段,請來了詹天佑當總工程師,這一路段地質條件極為復雜,絕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質。為了避開高山大河,本著少架橋、少打洞的原則,詹天佑對路線進行了修改,這樣路就繞得更遠,工程進展緩慢。到1911年5月,只修好了17.5公里的可以通行運料車輛的鐵路。估計想要將川漢鐵路修建完恐怕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 

同期川漢鐵路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負責人施典章,用公款投資橡膠生意失敗,錢莊倒閉,欠款追不回來,給公司造成了300多萬兩虧空。 

總之,百姓負擔重、公司經營差、鐵路修得慢,川漢鐵路從各個方面都不能讓人滿意,這也給了清政府將它收回國有的口實。 

如果只是多弄一個稅出來,老百姓只會當是又多了一個苛捐雜稅,頂多不過是一些地區發生起義,但四川總督為了面子,所以才加了一個租股的名義。但是租股雖然實際上就是一種雜稅,偏偏名義上是屬于老百姓的,而把鐵路收歸國有就等于是要搶屬于老百姓的東西。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可是大不相同啊… 

之後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再詳述了......

3/11/2012

一個成功的退休計劃

理財多面睇 李兆波


數日前有一次,我因趕時間,乘的士由中港城往大學,那一次,我遇上一位與別不同的的士司機。這位本已退休的司機原來是做替更,他手上有三個的士牌,每個的士牌單收租,為他每月帶來約6萬元收入,與有三層樓在手收租差不多。



路程中,他透露原本有6個的士牌,因為要供兒子往海外讀書,便出售了其中三個套現。那時的士牌的成本約是數十萬元,現時約為530萬,升值10多倍。任職金融界的兒子認為賣掉的士牌,以賺取利潤,我的建議剛好是相反的,除非他可以把賣掉的現金作很好的投資,否則持有大量的現金卻沒有好的投資,僅維持現金流,將來一定會後悔。再者,以當時的買入價計(假設是50萬元),每月收2萬元車租,回報率48%,就算減去了維修、折舊等支出,回報也相當吸引,加上的士牌可以延續下去,我實在想不出有出售的理由。
手持的士牌一如手持物業,每月的車租產生的現金流,可以應付生活所需,更是退休的保障;好的物業尤其是舖位,可以長遠地提供現金,養活了自己一家及子孫。
投資自己熟悉的市場 
這位的士司機的故事甚具意義,退休計劃任何人也可以實行,而且退休產品無處不在。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市場:的士司機的收入不高,而且不少收入都被車租及油價所奪去,於是想到把積蓄買入的士牌,只要把的士出租,收入的風險便轉嫁到司機身上,自己穩袋收入。至於風險,由於他買入的價格很低,基本上沒有可能跌回購入價,現在購入價便不同了。近年的士牌價上升了不少,低息環境與政府的量化寬鬆政策都令不少人渴望較高回報的投資。另一個風險,是把車出租予駕駛態度惡劣的人,發生了意外後,車主有可能受牽連。
現時不少投資產品的價格高昂,尋找合適的退休計劃產品並不容易。有人埋怨強積金,它其實只提供基本的退休保障,對於自己有計劃的人,強積金的結餘微不足道,可是有更多的人根本連儲蓄作退休之用也不懂,強積金便為這批人提供了基本的退休儲蓄。我認識一位朋友,本來是在碼頭作苦力,生活十分節儉,把省下來的金錢買下碼頭附近的地,今天那塊地已成為國內同胞自由行的堡壘,當然他及他一家人的退休生活不成問題。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3/06/2012

想買fb 先開美股戶口 專家教買美股5貼士

facebook(fb)即將在美國上市,香港投資者一向熱中認購新股,部分人或已蠢蠢欲動,想成為fb 小股東。惟美國上市的新股,不接受非美國公民認購,香港投資者學會會長譚紹興則表示,美國新股都是由保薦人分派,fb 包銷商暫時知道是由摩根士丹利為牽頭保薦人,高盛也會擔當一個重要角色,若果投資者希望參與其中,只要成為摩根士丹利或高盛的客戶,自然有機會認購。

但要成為投資銀行客戶,開戶金額動輒要500 萬美元,這台階較為高。如果是一般散戶,就只可以待fb 上市後才買入。不過,也要先有一個美股戶口,才可以在上市當日吼價買入。

無時間𥄫實宜買大價美股

投資者投資美股最方便的方法是透過網上買賣,譚紹興以自己的例子解釋,指喜歡投資美股的原因是其行業選擇多。由於時差關係,可以放工後才落盤,日間專心工作。當然若要短炒則需要「捱夜」,畢竟香港與美國有時差,美國收市時香港已是清晨四時( 夏令) 或五時(冬令),投資者要投資美股策略應以大型股份為主,這樣就不用每時每刻留意股價走勢。

最好以100 股為單位減價差風險

投資美股除了可以避免匯率兌換的損失外,近期道指走勢亦較歐洲及中國A 股為佳。譚紹興說,近年可以透過平板電腦上網做買賣。若網上買賣美股遇上技術困難,又不想錯失當前機會,可以透過電話落盤,不過,佣金會較網上買賣高。以億創(ETRADE)為例,透過網上交易,每次落盤的優惠交易費為9.9 美元(單邊),但享有佣金優惠要每個月至少交易達10次或總資產超過5 萬美元。其他投資者每宗交易為19.99 美元,電話落盤則要45 美元。

買賣美股的單位以「股」計,最少可買1股,但譚紹興表示,最好以100 股為單位,因為1 股屬碎股,投資者要承受價差的風險。

選網上交易收費較廉宜

本港投資者投資美股的途徑甚多,最常見的是直接透過證券行購入個別美國股票,如輝立、新鴻基及時富等證券行,均有提供美股交易服務。只需在有關證券行開設美股交易戶口,實際交易操作與買賣港股無異,可透過電話或互聯網落盤,證券行會提供即時報價。

網上交易平台是買賣海外股票的最好方法,買賣美股有多種途徑,較為大眾認識的證券行及銀行,分別有嘉信理財、億創、匯豐及花旗等。不過,買賣美股與港股一樣,除了基本佣金之外,還要繳付交易處理費、存倉費、股票提取費, 以及支付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徵費等,投資者宜先比較。

當然,投資美股的初哥,應多瀏覽美股網站, 如FT.com、Minyanville.com、Briefing.com及thestreet.com 都是好地方。此外,網上訂閱《華爾街日報》及《Barron》周刊亦是簡單而不貴、多認識美股的途徑。

明報記者龍彩霞

我的志願 論「莊家」

老師催了多次要我交作文功課,呵—真悶人,題目還要是由小學一年級寫到現在小學四年級的《我的志願》,同學們的志願不是醫生,就是律師,還有工程師,最嚇人的那個王毓仁同學說長大後竟然要做政客,君不知從政不是靠拳頭的。我一年級寫律師,二年級寫警司,三年級詐病,今次智慧商數達一百五十四分的我決定認真一點去寫?

在這個資本主義意識甚重的商業社會,還能有甚麼志願?有志氣的當然要做莊家!不是平時我和小偉他們玩大富翁時的那個,而是股票市場的那些莊家,爸爸常說炒股票蝕了錢,小股民的錢都是給那些莊家「食晒」,那我長大後做了莊家,我就可以「食晒」其他人的錢啦!哈哈!實在想不到比這個更好的職業。

我從叔叔們和爸爸的談話得知,莊家也有很多工作:批股、合股、拆細、震倉、掃貨、派貨,還要到一些不知名的荒島開股東大會,以防小股東們真的到場參與……忙得不可開交,到時可能沒有時間和彭叔叔耍太極,不過男孩子應該以事業為重!

首先,我要買多一點糖果請小偉食,那傢伙常說長大後要當銀行家,以便我要當莊家時向小偉融資,融資後就要買殼了,買了殼就要供股,套了錢就要注入生意,就買街口那間士多吧!那士多老闆甚麼也說:OK,相信我要買他的士多,他應該也OK!供了股,股權攤薄了,為了要穩陣掌握股權,要令其他股東肯低價放售股票,來一個轉換每手單位和合股,就將每手一萬五千股轉為每手二萬股,然後再20合1,還要在長假後不多的日子內執行,這樣小股東們必定不惜任何價格沽貨,如不沽售,持有的股份必定變成碎股,無法上板交易,要不然就以巨額買足夠合股後的整首股數了,這樣更不划算,哈哈!當散戶持貨量超低時,就算少量的買盤也能推高股價,到時又能燃起散戶買貨的興趣,為了滿足他們,我當然樂於高價派貨,這樣的工作,想來也有點悶。

看官們有否在股票市場上遇到這小孩?有的話請謹慎面對或遠離,天才兒童可不是好惹的,共勉之。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業務經理 陳偉明

信德碎股黨假地址獲利涉刑事罪

信德(242)供股在「碎股黨」作怪下出現不尋常額外申購,公司將於明天公布供股結果及分配詳情。不過,本報調查發現,多個信德「碎股黨」股東申報的地址均出現股東與業主或租戶資料不符的現象,部分更借用樓上足浴店及美容院現址進行供股。股東以虛假地址申報,除了影響公司最終分配供股股份的決定外,有資深大律師表示,提供虛假資料以獲取利益已屬刑事罪行。

本報根據過戶處公司股東名冊申報地址,再查核土地註冊處上業主姓名後發現,絕大部分股東名冊上所申報的地址,皆與業主毫無關連,懷疑有「碎股黨」借用他人地址,甚或在未經業主及租戶同意下挪用他人地址,以博取在拆細股份後優先獲「湊夠一手」圖利。

租戶不認識股東

針對上述情況,記者過去周末走訪港九多個由「碎股黨」拆細股份或轉名時所填寫的地址,其中兩個位於深水埗一幢舊唐樓內的住宅單位,被譯名WONG KIN 的股東申報作為通訊之用,但該兩個位於一樓及二樓的單位現已分別作為劏房及足浴店,經營足浴店的租戶稱不認識WONG KIN,並強調業主亦非其人。

記者發現在唐樓大閘門旁,額外新設一個由WONG KIN 申報一樓及二樓通訊地址的獨立郵箱,居民也不知悉該郵箱擁有者為誰。

距離一街之隔的商住大廈內, 亦有WONG KIN 所申報的地址,但上址已用作經營美容院,美容院負責人稱是自置物業,表示不認識WONG KIN,亦不知其地址遭到挪用。而弔詭之處是管理員稱美容院單位的信件會由郵差親自送上門,設在地下的信箱或另有用途。

按股東名冊上所披露,WONG KIN 與另外五名關連人士透過電腦登記系統漏洞,合共持有137 個信德股東身份,但每個身份的持股,已於2 月7 日前被拆成只有3 股及8 股,明顯是希望透過拆細來獲得優先額外供股權的「碎股黨」之一。

本報上周報道,信德供股前出現不尋常的股份拆細活動,企圖濫用碎股可優先獲分派供股股份機制,市場臆測除了涉及「碎股黨」圖利外,亦涉及何氏家族股權明爭暗鬥。

據了解,《證券及期貨條例》和《公司條例》均未有明確條文,詳列把股份轉讓予其他人的條件,但若然股東重複申購甚至以虛假資料申購供股股份,公司或有權決定是否允許碎股股東有優先權利,獲分派供股股份。

律師梁永鏗認為,投資者透過開設空殼公司等方式以不同身份持有同一家公司的股權,法律上很難判斷其牴觸法例,除非能夠證明個別人士虛報地址,則屬於刑事責任。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如果有人向公司提供虛假文件,包括虛假或錯誤姓名及通訊住址資料,透過矇騙上市公司以獲得利益,已經屬於訛騙罪行,是刑事罪行,至於最高刑罰多少則要翻查資料才能確定。但他補充,如果提供虛假資料人士最終未有獲得任何利益,則不構成訛騙。

與WONG KIN 相似的情況,亦出現在譯名FOK CHUN HUNG 的股東身上,申報住在將軍澳新都城一期四座及六座的兩個住宅單位,記者登門時其中一個單位的住戶外出,但大廈保安表示租戶及業主皆非上述名字;而另一單位的男住戶剛巧在家,他向記者表示不認識FOK CHUN HUNG,並指業主也不是這個名字。

3/05/2012

中央證券黃龍和:拆碎股份供股非違法,若要杜絕須修訂法例

信德集團(00242)日前指在「8供3」計劃中,懷疑有股東濫用持碎股可優先補足一手股份的處理機制,故押後公布分配結果。  中央證券登記行政總裁黃龍和指,若股東單純拆細股份以求獲得更多配售權,不屬違法;若市場認為要杜絕,則須修訂法例禁止。  黃龍和表示,信德有權決定如何分配供股股份,中央證券會配合。  他又透露,上述拆細股份以額外供股的做法並不罕見。他解釋,由於一般供股文件通常列明,會優先分配整手股份,予按比例只能認購碎股的股東,因此只要供股價折讓大,投資者認為額外認購有利可圖,便可能會嘗試。  黃龍和續稱,股東拆細股份的手法,包括將名字及地址以不同次序排列,由於過戶處並不要求股東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一般難以辨別名字、地址是否屬於同一人。《香港經濟日報》

基金269億「煲起」信德 化整為零供股賺差價

信德集團(242)供股惹來對沖基金垂涎,原本集資16.46億元的供股計畫,卻赫然收到超過296億元的額外認購申請。據悉近期不少對沖基金熱衷以「化整為零」方式,先將每手股份拆為碎股,然後大手認購額外的供股股份,以賺取供股價與現有股價的差價。在這種精密操作下,信德的股東數目,在短短1個月時間急增近8倍。

證監會表示,已留意到信德的情況,並正和相關的股份登記公司聯絡跟進事件。

信德則表示,和港交所(388)以及證監會溝通後,認為有需要利用更多時間研究供股股份的分配準則,詳情將於下星期二(3月6日)公布。

信德的8供3供股計畫,有98.16%(約8億股)供股股份獲股東認購,餘下未獲認購的1.84%(約1500萬股)股份則用來分配給申請額外供股的股東。假如股東供股後,不能湊夠一手,則在申請額外供股時,可以獲得優先分配權。

股東急升至1.3萬人

信德的供股價為2.02元,宣布供股前的股價為3.14元,即是供股價有近36%折讓,相當吸引。至於昨天收市價為3.44元,升近5%。市場人士指出,現時利息甚低,持有大量資金的對沖基金,便往往看中供股帶來的機會,先把股份拆細,然後以湊夠一手為理由,以優先權取得額外的供股股份,賺取差價。

信德昨天表示,在今年1月9日宣布供股時,股東數目只有不足1500人,但到2月9日,卻急增至超過1.3萬人,該公司亦察覺到有異常大量的優先補足碎股的認購申請,這種不尋常情況,懷疑是由若干股東以多個戶口認購所致。

拆細轉名手續費便宜

有市場人士指出,類似的「化整為零」賺差價的活動,以往在市場不時見到,但涉及近300億元資金則相當罕見。把股票拆細以及轉名的手續費便宜,令到這類活動有利可圖,舉例說,把每手股份拆細,以拆細後的股票數目計算,股份登記公司只收每張2元的手續費,轉名則只收每張2.5元。

此外,股份登記公司無權查核及記錄股東的身分證資料,只可記錄姓名及地址作通訊之用,因此難以查證同一股東是否以不同名義持有股份。雖然在新股上市之時,股份登記公司可取得身分證資料以避免重複申請,但對於已上市股份卻無能為力。